在京石高速清苑收費站,有這樣一副場景,山楂園的山楂樹熟了,下白班的員工們正在采摘熟透的山楂果,這抹紅色點燃的,不止是枝頭的熱鬧,更是人心里的那份暖意。
一時間,樹下笑語聲喧。有人踮起腳尖,有人找來長竿,年輕的小伙子利落地攀上枝頭。紅艷艷的果子噼里啪啦地落在盆里,也落在人們的笑聲里。這采摘的,不只是山楂,更是共同勞作的酣暢。

接下來的清洗更見溫情。女職工們圍在水池邊,一顆顆搓洗,指尖拂過那抹鮮紅,清水流過,果子愈發(fā)晶瑩剔透。水聲、笑語、偶爾傳來誰哼起的老歌,交織成一首平淡卻溫馨的協(xié)奏曲。
最治愈的莫過于熬制時刻。大鍋慢火,冰糖融化,與山楂在水中翻滾、交融,漸漸熬成濃稠透亮的醬。那酸甜的香氣,像一雙溫暖的手,彌漫在單位的每個角落,撫慰著所有的疲憊。當(dāng)?shù)谝诲伾介u成功出鍋,大家用小勺品嘗,那酸中帶甜的味道,瞬間在味蕾上綻放,也直抵心頭——這是勞動的味道,也是分享的甘甜。

這看似平常的活動,收獲的遠(yuǎn)不止幾瓶果醬。它讓同事在鍋碗瓢盆的協(xié)作中,從并肩工作的“戰(zhàn)友”,變成了分享生活的朋友;也讓人們在春華秋實的自然韻律里,親手觸摸到一份踏實而具體的成就感。
這份喜悅,是一場微小而確定的豐收。在這個秋天,你們的單位沒有標(biāo)語,但那片共同守護(hù)的山楂樹,和那份一起熬制的酸甜,已然成了最好的文化,最暖的歸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