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巍巍狼牙山,壯哉五勇士?!背快F未散時,我立于山腳仰望,松濤翻涌如萬馬,將五勇士紀念碑托舉得愈發(fā)巍峨。鎏金題字在霞光里流轉,恍若八十年前的熱血從未冷卻,正順著山脊流淌至今日的我們。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,起點在狼牙絕壁,終點在高速路的萬家燈火。
石縫里的信仰,觸摸歷史的溫度
近日參與“弘揚紅色文化 賡續(xù)革命精神”主題活動,重登狼牙山,石階已被晨露浸得發(fā)亮,每一步都像是叩響歷史的琴鍵。老黨員潘哥駐足處,青石板上淺淺凹痕赫然:“這是五勇士撤退時子彈崩的?!彼菩膿徇^石紋,像在與故人握手。剎那間,松風裹著彈痕的余溫,將我們拽回那個血色的五月。
五位戰(zhàn)士的身影在眼前鮮活起來。馬寶玉班長攥緊的步槍還沾著家鄉(xiāng)土,葛振林副班長的軍帽被風吹起,露出年輕的面龐;胡德林、胡福才、宋學義三位戰(zhàn)士并立,目光如刃。他們犧牲時平均僅21歲,最小的宋學義才19歲。
山風穿林,松針簌簌似泣,恍惚聽見少年們的吶喊?;蛟S前一夜剛給家書落款“兒一切安好”,或許想著戰(zhàn)后要娶隔壁村的姑娘,卻在民族危亡時,將生命熔鑄成民族的脊骨。指尖觸到浮雕,石面溫度與體溫相近,方知英雄的熱血從未凝固。塔頂的風簌簌作響,恍若八十年前的囑托穿透歲月:“后來人啊,莫忘來路。”
“青山處處埋忠骨,何須馬革裹尸還?!贝丝谭蕉湃嗽娋涞姆至?。不是不戀人間煙火,而是以己身為炬,照亮更多人回家的路。
精神的共鳴,英雄與高速的同頻
返程車上,陳哥翻出泛黃的手機相冊,指著一張積雪覆路的老照片說:“剛上班那會兒除雪保暢,我們連軸干了半宿,凍得鼻尖通紅,似乎有使不完的勁?!闭掌锬贻p人凍得咧開的笑臉,與此刻他鬢角微白的輪廓重疊。是啊,變的是歲月刻度,不變的是刻進血脈的堅守,這何嘗不是高速人代際傳承的注腳?
從當年坐在崗亭里聽指揮的“小陳”,到如今帶著班組保通保暢的“陳哥”,我們終于讀懂:英雄予我們的從不只是故事的感動,更是信仰的火種。它落在收費崗亭的每一次抬桿里,化作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;墜在故障車旁的檢修燈下,凝成“事事落實到位”的擔當;嵌在巡查路途的夜燈中,燃作“守土有責”的誓言。
正如《詩經》所詠:“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?!碑斈晡逵率坑蒙信e的信仰火種,早已在高速人的日常里淬煉成更綿長的溫暖:是寒冬里為滯留司乘遞上的熱水,是暴雨中引導車流的熒光棒,是年復一年磨破袖口的反光背心。這些細碎而堅定的堅守,不是簡單的重復,而是以平凡之軀續(xù)寫英雄史詩,讓信仰的溫度穿透歲月,始終滾燙。
薪火的相傳,以青春之名續(xù)寫精神的長卷
山風卷著寒意掠過路面,卻始終吹不熄那些在晨昏里躍動的滾燙星火:凌晨五點俯身鏟雪的背影,積雪簌簌落進凍紅的袖口;故障車旁,扳手與油污交織的指節(jié)緊攥工具,檢修的汗水順著下巴砸在路上;暴雨中,反光背心如燈塔矗立,手臂指揮的弧線劃開混沌的車流......這些灑落在高速路上的細碎堅守,正是對革命精神最鮮活的傳承。
正如李白詩中那股劈波斬浪的豪情: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?!庇⑿鄣淖鴺藦奈匆驓q月模糊,它早已融入高速人血脈李的精神密碼。你看,夏日里柏油路面熱騰騰的熱浪里,是他們踩實每寸路基的腳印;冬日寒風砭骨時,掌心攥著的不僅是除雪鏟,更是滾燙的責任;就連便民崗亭里泡熱的那杯茶,升騰的白霧里也飄著永不熄滅的火種。
當年,先烈們用熱血為墨,在民族豐碑上標注高度;今日我們以奮斗丈量高速事業(yè),續(xù)寫同樣熾熱的刻度。英雄從未遠去,他們是紀念碑上的名字,是松濤里的吶喊,更是我們每一次選擇堅守時的底氣。所謂“賡續(xù)”,從不是遙遠的回響,而是此刻收費站里真誠的“您好”,是應急搶險時堅定的腳步,是巡查路上警惕的目光。在守護暢通的崗位上,高速人將以青春之名,在新時代的長路上繼續(xù)書寫忠誠與擔當,讓五勇士的精神如星辰,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