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河北交投集團“厚德載道、聚合致遠”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,我深刻體會到:企業(yè)文化不是墻上的標語,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基因;不是空洞的口號,而是浸潤在服務細節(jié)里的行動自覺。作為望都收費站的副站長,我始終堅信:唯有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服務硬實力,才能在新時代高速公路服務中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品牌。
解密文化基因,從歷史傳承中汲取精神力量
翻開《河北交投奮進十年》的扉頁,集團發(fā)展歷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抉擇都閃耀著文化的光芒。從“許黨報國”的初心到“敢為人先”的闖勁,從“厚德載道”的擔當到“聚合致遠”的格局,這些文化基因早已融入交投人的血脈。在望都站,我們以“核心價值體系”為綱,通過“三個發(fā)現”行動,讓抽象文化具象化:
1.在微笑服務中發(fā)現溫度:收費員及直播人員堅持“三度服務法則”,即溫度、速度和力度,綜合辦不定時抽查,并將優(yōu)秀實踐列入典型服務案例,全站學習并推廣。
2.在特情保暢中發(fā)現擔當:黨員突擊隊在雨雪等特情天氣嚴陣以待,時刻做好保通保暢,用實踐工作的事跡凝練成“望都站鐵軍精神”;
3.在智慧改造中發(fā)現創(chuàng)新:自智慧機器人全覆蓋應用起,望都站全體職工快速熟練掌握操作及維護,ETC車道升級、抖音直播等,讓一系列創(chuàng)新成果成為“工匠文化”的生動注腳。
這些鮮活的故事,讓“經緯大道、造福大眾”的使命從紙面走進心間,讓文化理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每個崗位。
構建踐行體系,文化落地生根的“三把密鑰”
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實踐。望都站以“教育浸潤、標桿示范、動態(tài)提升”三把密鑰,構建文化落地閉環(huán)。
教育浸潤就是讓文化入腦入心。望都站利用三會一課、主題黨日等將《河北交投奮進十年》分解為“全員必學”知識點,通過開展“文化故事我來講”活動,讓職工化身“主講人”,講述收費崗亭里的溫情瞬間、應急救援中的生死時速。
其次,通過標桿示范,讓文化可感可學。通過“案例警示教育周”“服務規(guī)范提升月”等沉浸式活動,將典型標桿案例“把司乘當親人”的服務理念轉化為望都站標準化動作,結合員工考核管理規(guī)定,將微笑服務、特情處置等行為量化分值,結合差異化薪酬進行獎勵。站班子定期在各班組班前會或班后會進行“服務提升分享”,讓“主動為故障車輛聯(lián)系救援”、“惡劣天氣疏導交通”等案例成為文化傳承的火種。
最后,建立“司乘體驗官”制度,讓品牌服務綻放光芒。借鑒其它路段經驗,優(yōu)化服務流程,通過抖音直播評價、線上線下問卷收集改進建議等,實現服務質量的動態(tài)提升。
鍛造服務品牌,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發(fā)展硬支撐
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,是鍛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服務品牌。望都站以“暖心服務親和化、業(yè)務流程規(guī)范化”為雙輪驅動,積極探索以文化賦能的創(chuàng)新路徑。推出望都站特色服務矩陣,整合“愛心驛站+旅游咨詢+特產展銷”功能,打造“多一分服務,多一分熱度”暖心出行生態(tài)圈;制作收費日常抖音視頻,在“冀望暢行”抖音賬號定期播出,使“經緯大道”從物理空間升華為情感符號,做好品牌價值傳播。在2024年中秋節(jié)的志愿服務中,望都站開張的“‘平安月餅’送溫馨‘暖心服務’助團圓”活動暖心服務受到中央媒體報導,成效可見。
文化軟實力的鍛造,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接力賽。在“再造一個新交投”的征程中,望都站將繼續(xù)以文化為帆、以服務為槳,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書寫屬于交投人的壯麗篇章,讓文化成為高質量發(fā)展的永恒引擎!